文化的核心,本来就是最有普遍性的、人的生命的脉搏的跳动。所以,正好似人在高兴时发出的高音,在人们胸中张开的弦上跃动,奏出

文化的核心,本来就是最有普遍性的、人的生命的脉搏的跳动。

所以,正好似人在高兴时发出的高音,在人们胸中张开的弦上跃动,奏出共鸣音。

文化作为人类必要的活动,当然会越过一切隔阂,寻找某些人的心的共鸣。——郎之万

关于文化,其实一直是个谜,因为它并非完全由地域、家国、人种所决定的。

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地方,虽然并非同一个国家,但是彼此的文化认同是极为相似的,就譬如我国的朝鲜族和韩国。

这种文化相似度,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的关系。毕竟,相似的文化,总会催生出一股油然而生的亲近感。

而作为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,更是跋山涉水,来到了一个我们只在国际新闻上,看到的地方——苏里南。

提起苏里南,大概所有人第一反应就是,没有印象,毕竟它距离中国整整有1.5万公里。

但是实际上,位于南美的苏里南,是一个高度“致敬”中国的国家,它虽然地处偏远,但是也会讲中文、过春节,已然成为了苏里南的文化印记。

那么,为什么隔山隔海的苏里南,能做到和中国如此相似呢?

这件事情,要从我国的广东人民开始讲起。

黄金热潮带去的中国人

1853年的中国,正处在风雨飘摇的时期。

那一年,太平天国运动爆发,无数百姓为了自己的命运,试图推翻统治了中国数百年的大清。

此时的中国,已然如一艘大洋中的破败大船,不知道明天在哪里?

在这个时候,有富商权贵潇洒的前去海外,也有穷苦百姓,为了活路,过上背井离乡的日子。

也就在这个时候,一条关于苏里南的消息不胫而走,人们都说,苏里南有遍地的金子。

听了这个消息,有14个客家人坐不住了,毕竟他们已然落进了横也是死,竖也是死的无奈境地里了。

于是,他们一拍即合,准备前往苏里南淘金。

但是这一路上,水路、陆路一通折腾,再加上当时的医药资源不发达,所以真正能活着踏上苏里南土地的人,并没有太多。

到了苏里南后,他们便找到了一份淘金工的工作。

虽然说彼此之间的语言沟通不畅,但是中国人能吃苦又聪明,所以渐渐地也被当地人接受了。

要知道淘金可是个费劲的工作,很多人都没有耐心去做,但是中国人则不同,有活就干。

再加上我国广东人民惯会精打细算,所以他们在苏里南的日子,也渐渐好了起来。

而这,只是中国人前往苏里南的序曲。

因为此时的中国,已经摇摇欲坠了,所以更多的人接到消息到了苏里南。

而这,就是苏里南唐人街的雏形。

苏里南来得同胞多了,渐渐也聚合在一起,琢磨着怎么富裕起来。

这个时候,一个颇有经商头脑的人发出提议,开一个金店吧。

毕竟中国的古话说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他们依靠着一座金山,自然要做黄金买卖。

于是,十几个中国人凑钱开了一家金店。

要知道中国对于黄金的研究可是极为透彻的,所以那些精美的金饰,在苏里南大受欢迎。

其他中国人看了,也照葫芦画瓢,开起了金店。

一时之间,中国人反而占据了苏里南金子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
当然这种融合之下,华人也在当地壮大了起来,可命运无常,苏里南也难逃侵略者的魔爪。

反薅侵略者的羊毛

要说苏里南有什么值得敬佩的,那就是虽然被侵略了,但是最终反薅了侵略国——荷兰的羊毛。

要说荷兰在苏里南的统治,可谓是残酷又匪夷所思。

荷兰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,几乎把苏里南原住民都杀光了,但是为了在苏里南攫取利益,他们又买卖黑奴前去工作。

而这种情况,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,在世界大战之后,荷兰几乎已然是“命不久矣”。

而苏里南这个时候,也充分发挥了复仇精神,和荷兰签订了一个文件。

这个文件,可谓是把公平正义发挥到了极致。

除了荷兰还保有“宗主国”这个虚位,其他一切归苏里南自治。

但是自治归自治,要花钱的地方,还要荷兰掏,但这不过是把荷兰在苏里南犯过的罪,还回来而已。

薅羊毛这件事情,则埋在了30年后,也就是1973年,在这一年,苏里南上任了一位具有华人血统的领导人——阿龙。

他提出要苏里南独立,听了这话,苏里南人们没怎么样,荷兰倒是高兴地快要蹦起来了。

阿龙一上台,荷兰就去求阿龙独立,但是独立可以,你荷兰要赔偿损失。

阿龙虽然嘴上说独立,但是心里知道,荷兰就是个大血包,不吸白不吸,所以他要出了天价“独立费”——25亿美金。

这个价格对于荷兰来说很难承受,因为荷兰本国也在闹经济危机。

于是双方谈了很久,阿龙同意降价,大概要了15亿美金。

这一大笔羊毛,也着实让苏里南过上了好日子,但是坐吃山空,是万万行不通的。

于是,苏里南想到了中国,这个曾经孱弱,如今崛起的美丽国度。

亲近中国为经济

其实,本身苏里南就是一个多人种的国家,在苏里南本国,华人的占比其实并不高。

说中文以及过春节,大部分也是在苏里南的华人自娱自乐。

但是随着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,很多中国人也来到了苏里南做生意,毕竟在这里,黄金和乡音一个都不缺。

也正是由于中国人的不断往来,让苏里南看到了希望,所以他们也开始创办中文报纸,重视华人需求。

甚至于在2014年,苏里南把中国春节,定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。

而如此有诚意,又美丽的地方,的确受到了不少中国人的青睐。

随着去苏里南旅行的人越来越多,苏里南本国也在2015年,对中国人开始了落地签。

而对于苏里南的“示好”,中国也投桃报李,这些年针对苏里南的投资也渐渐增强。

而这,从某种意义上,正是血脉与文化的交相辉映。

TAG:苏里南,阿龙,中国,陆路